一、郭德纲酒量多大
1、看过一个访谈节目,郭德纲说他在年轻的时候酒量非常的好,怎么喝都不醉,后来听从家里人劝解,把酒戒了,偶尔也还会喝一点,但喝的不多。
2、德云社演出于谦喝多了是2011年8月19日德云社成立15周年北展剧场中的一段《汾河湾》。
3、于谦戒酒一段时间后为了庆祝解救戒酒30天,和朋友喝了20个扎啤后不省人事,最后被孟鹤堂开车拉回剧场,直到快上场前还没醒,让烧饼和曹鹤阳的第一个节目《打灯谜》尽量拖延时间,最后谦大爷终于醒了,才把烧饼他俩救了。
二、郭德纲多大岁
1、50岁
2、郭德纲,1973年1月18日出生于天津市红桥区。中国内地相声演员、影视演员、主持人,北京德云社创始人[1]。8岁拜师评书前辈高庆海学习评书[3]。经过多年历练,于1995年创办了相声社团,也就是北京德云社的前身[10]。2003年他和于谦搭档的相声《你好北京》获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组委会特别奖[11]。2005年,郭德纲在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专场演出,出现了一票难求的盛况,加上媒体的连番报道,郭德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,成了中国相声界的一面旗帜[12][13]。2008年,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相声专场,成为第一个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专场演出的相声演员[6]。2011年,名扬海外的郭德纲登上了美国《纽约时报》,并被形容为“中国的瑞奇·热维斯(英国喜剧明星,以毒舌著称)”[14]。2012年,郭德纲获得2012华鼎奖最佳曲艺男演员奖,该奖是著名评奖机构华鼎奖集团旗下品牌,是当今亚洲最具影响力、最顶尖的国际奖项[7][15]。同年郭德纲率德云社部分成员开启美国巡回专场演出,演出期间获得由美国美华艺术协会、纽约市文化局、美国林肯艺术中心设立颁发的亚洲最杰出艺人奖[8][16]。2013年,郭德纲与于谦这对黄金搭档首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,演出《败家子》[17]。2017年,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5周年,在东京举行KISSFUKUOKA2017德云社全球巡演日本首演,在日本华人界引起了较大反响,前来观看的观众达4000多人[18]。2022年1月17日,郭德纲携德云社“天津娃娃”曲艺联唱助力津门抗疫,为天津抗疫加油打气[19]。
三、2021年郭德纲还说相声吗
1、讲!
2、只是,现在的德云社已经不仅仅只是讲相声了,2021年3月17日,德云社又捯饬出来一档全新节目《国粹研习社》,这是一档关于京剧的综艺,为了造势,郭德纲让自己的干儿子陶阳现场唱了一段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。
3、这是继郭德纲在《笑傲江湖》、《欢乐喜剧人》等喜剧综艺之后又一跨界,除此之外,郭德纲领衔的德云社还将手伸向了各个领域,进军餐饮界的“郭家菜”、进军电影界自己当导演又出演的《祖宗十九代》等影视作品,早在几年前就搞出了自家服装店“德云华服”,电商平台“德云商城”,线下地产“山东德云广场”……
4、
5、德云社不仅商业版图越来越宽,旗下艺人也不断“饭圈化”,前有“小辫儿”张云雷名声在外,后有“赘婿”郭麒麟圈粉无数,更不必说成名已久的“钢丝”、“德云女孩”,追逐流量的德云社还能火多久?跨界不断的德云社还能算得上相声的传承者吗?其背后又有什么样的资本游戏?
6、且看本文一一分解!
7、 1
8、德云的进击:从小众到超级IP
9、1979年,方才六岁的郭德纲怎么也没想到,自己会在后面的五十来年与相声“事业”紧紧的绑定在了一起。
10、郭德纲先是师从评书前辈高庆海,后又随相声名家常宝丰,紧接着师承侯耀文,在这期间又学了京剧、评剧,辗转戏曲戏剧舞台多年。
11、实事求是的说,即使有马三立等相声大师,但相声依旧是一个较为小众的娱乐项目。1996年,在繁华的北京城(宣武区)的一个茶馆里,才有相声的容身之所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1994年春晚上,相声大师侯宝林的儿子侯耀文与黄宏表演小品《打扑克》,黄宏还说着“相声干不过小品”的台词。
12、
13、在那个时候,小品这种看上去灵活并且能兼具多种形式的表演,远远超过相声的欢迎程度。
14、而就在冥冥之中,郭德纲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走进这个茶馆,并且听着听着自己也上台说起了相声,这才开启了他的相声之路。
15、1996年,郭德纲在北京创办早期德云社,可以理解为“北京相声大会”,初创时期的德云社仅仅只有十几个人,而且此时的“德云社”演员并不固定,工资也不固定,演多少拿多少,就是这样一个“草台班子”,在之后的六年中,跑遍了北京城大大小小的茶馆、小剧场,最终小有名气。
16、2003年,“德云社”正式成立。如果说此前的“德云社”还仅仅是一个抱团的戏班子,那么从此开始,这个以“说相声”为主业的德云社也逐渐融入了更多的商业思维。
17、德云社不仅仅是成立专门的公司用于运营,还仔细梳理了德云社的IP打造之路,总结出以相声为主,多品类剧种多元发展,重点打造个人IP,进军影视业并拓展演艺周边服务的大IP养成计划。
18、
19、之后的十年中,德云社就是凭着这个方针在全国各地落地巡演。
20、但2013年,是德云社的关键一年。
21、在这一年,网红经济、粉丝经济、互联网经济等新型流量经济呈现出爆发式增长,德云社的衍生产品也层出不穷。《今夜有戏》、《笑傲江湖》、《我为喜剧狂》等都是郭德纲的舞台,在此之后的2016-2021年郭德纲担任《欢乐喜剧人》的喜剧观察员,并且在这些舞台上不断的力捧德云社成员。
22、岳云鹏、秦霄贤、张云雷、烧饼等逐渐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演员成为名气不小的流量担当,更不必说相声顶流岳云鹏不仅多次登上春晚舞台,各地商演代言也是层出不穷。
23、德云社靠的就是不断捧红“名人”抬高身价,并通过广告代言、综艺演艺实现营收。在这个过程中,德云社逐渐成为一个超级大IP,各地的德云社相声门票一秒售罄,一张100元的“钢丝节”门票被黄牛炒到四千,仍然是一票难求。
24、
25、2019年,德云社一年的流水就破三亿,而早在2016年,就有投资机构给德云社估值15亿,可风光无两的德云社,也在迎来转型阵痛期。
26、 2
27、德云社的转型: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?
28、如果仅仅是依靠相声作为演出名类,通过不断捧红新人以此实现IP溢价,虽然回报丰厚,但个人IP的隐患在于其不稳定性,早年的名角曹云金被捧红后出走德云社,并创办“听云轩”,与老东家德云社抢生意。
29、个人IP的不稳定性让郭德纲明白,德云社想要做强,必须从一个“红人”孵化公司转型成为一个文娱投资公司,发挥德云社的最大价值,增加自身稳定性。
30、于是,从2014年之后,德云社的商业项目遍地开花。
31、在北京东五环,郭德纲、于谦和红事会(餐饮)共同打造品牌“德云红事会馆”,人均消费高达1000元,而在此前,郭德纲就曾在三里屯剧院开过一家专注天津菜的“郭家菜”。据数据显示,德云社的餐饮项目不仅为德云社带来了一定的人气,也在营收上提供了除票务之外的1/3左右的营收。
32、除了餐饮,德云社还开出了服装店,德云社的成员的演出服装均来自自家品牌“德云华服”,并且德云社旗下还有着一家专注高端定制传统服饰的“德云制衣坊”,经天眼查数据显示,该公司法人为郭德纲妻子王惠。
33、不仅如此,德云社还筹划了“德云商城”,业务涵盖电商以及票务运营,除此之外,德云社还涉足红酒、面膜等衍生品。即使是在多面开发的情况下,德云商城和德云制衣坊依旧只是德云社的副业,并没有触及到德云社的营收核心,而其营收核心依旧来源于德云社的文化IP运营。
34、
35、但德云社的核心依旧在影视文娱领域,从十年前的《三笑才子佳人》开始,郭德纲先是担任演员,后来更是直接当起了导演,手上的综艺更是数不胜数。《欢乐喜剧人》、《相声有新人》、《笑傲江湖》、《坑王驾到》。
36、仅在2020年,德云社成员参演的综艺就高达20余部,最近更是推出火爆全网的电视剧《赘婿》,综艺和影视的大卖让德云社积攒了人气,也带来了丰厚的营收,赚的是盆满钵满。
37、据天眼查数据显示,2020年德云社实现年流水3.66亿,实现营收超2500万,这还不算德云社成员个人的IP收入。
38、不过,德云社的风光之下,也迎来了人们的质疑和反思。
39、3
40、德云社的迷雾:相声的传承与变革
41、德云社是从什么时候摆脱“相声社团”设定的呢?
42、从他成为一门生意开始,从他拥抱流量开始。
43、实事求是的说,如今的德云社确实已经做到了像郭德纲所说的“让相声重回大众舞台”的愿景,相声总算从式微的状态之下扳回了一些人气,拥有了一大批铁杆粉丝,在全国各地甚至在海外的墨尔本都有德云社的分社。
44、
45、相声发展至今,其创作模式、幽默机制,表演形式都在发生变化,在相声诞生的年代,受限于技术,国人的娱乐相对落后,一段相声百听不厌。
46、而到如今,娱乐方式多如牛毛,相声行业也不得不拥抱流量,逐渐饭圈化,相声演员张云雷的破圈并不是因为其相声功底,反而是其长相与包装更胜一筹。
47、在第一期《德云斗笑社》中,秦霄贤获得观众评分第一名之后,郭德纲曾意味深长的对他说:“这就看出来了,小姑娘眼中的,和艺术没关系。”
48、紧随其后的《德云斗笑社》第二期开始,秦霄贤的曝光量增加了一倍,远高于其他成员。
49、德云社拥抱饭圈的流量,它也需要饭圈的流量。
50、相声演员张云雷的一张专辑《牵挂》,上线五分钟,在QQ音乐、酷狗音乐等平台的销量就已经超过114万张,销售额超过600万元,成为2020年10月内单曲销量冠军。
51、
52、德云社确实变了。
53、在此之前,张云雷将地震灾民实例用于包袱素材最终道歉闹上热搜,几年前,德云社还闹出殴打记者事件,诸如此类的成员管理规范问题时不时发生,不论是对德云社还是当事人都存在着风险。
54、一旦该IP出现负面事件,必然受到流量的反噬,这对德云社来说,是不愿意看到的。
55、回过头来看相声三十年,德云社的出现是相声行业的一大幸事,但无奈的是,想要将大众的眼睛从短视频等娱乐形式中拉回相声舞台之下,德云社还需要更多巧思。
56、相声本质上还是一门手艺,一门艺术,一个没有硬功底的相声演员,捧红以后,待到流量褪去,恐怕遭殃的还是相声本身。
57、
58、更不必说,脱口秀的崛起,吐槽大会、线下脱口秀剧场的风行,以其更为随意的形式,更为广泛的议题,更为大胆的段子,将相声逼到了一个尴尬的位置。